控制碳排放 清洁能源释放万亿商机 关注光伏、风电、核电等细致划分领域

发布时间: 2024-03-10 作者: 乐鱼网页版登录入口

  技术与我国的能源安全作出重要批示,强调要积极发展清洁能源,推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国际能源署日前发布报告也称,得益于、核能等清洁能源转型和电动汽车等技术的快速推进,2023年全球与能源相关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幅低于2022年,其中中国贡献超过一半。

  国家统计局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3年,水电、核电、风电、发电等清洁能源发电量31906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7.8%。有分析人士指出,目前实现碳中和、应对全球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已成全球共识,在绿色低碳背景及全球竞争格局下,中国新能源产业集中度高、产能优势显著。随着清洁能源整体装机容量的上升,产业景气度持续回升,建议投资的人可关注光伏、风电、核电等细分领域。

  中国光伏业协会对2024年光伏新增装机的预测落在 390—430GW,对我国2024年新增装机的预测落在190—220GW,认为行业面临严峻的供需形势,优胜劣汰将加速。有行业人士指出,行业新增装机保持迅速增加,电池新技术突破推动降本增效持续推进,有突出贡献的公司优势稳固。光伏行业虽然步入去产能周期,但远期需求无虞。市场格局方面,目前光伏行业依旧维持较为激烈的竞争态势,在2023年扩产大背景下,光伏行业产能优化和出清的短期趋势我们大家都认为没改变,在此背景下资金充裕、技术优势显著的企业有望穿越周期。

  根据国家能源局和智汇光伏数据,国内 2023 年光伏新增装机2.169亿千瓦,同比增长148%,占当年新增装机的60%。截至2023年年底,国内累计电力装机规模为29.2亿千瓦,其中光伏累计装机6.1亿千瓦,占比21%。而来自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光伏) 产量5.4亿千瓦,增长54.0%。

  川财证券分析师孙灿指出,国内项目预计将在3月启动或复工建设,目前部分厂家预判3月需求回暖开始提前备货,排产预计上升50—53GW左右。与此同时,随着海外库存持续去化,市场需求向好,后续随着海内外需求共振有望促进光伏板块迎来底部拐点。投资标的上,建议关注差异化技术的环节如协鑫科技、通威股份,一体化组件企业如天合光能、晶澳科技、晶科能源、隆基绿能。

  公司近年多晶硅产销规模全球第一,且产能建设快速扩张;电池片出货连续六年维持全球第一,经多年发展,公司已成为全世界多晶硅和电池片双料龙头。2022年公司正式进军组件环节,迅速获得业内与市场认可,据统计,公司2023年组件出货并列全球前五,体现出公司极强的组件销售实力。中泰证券指出,根据规划,预计公司 2024 年组件出货量有望达50GW,继续保持快速地增长。组件产能方面,截至2023年12月公司已具备产能63GW,未来有望达80GW,以支撑公司未来的销量目标。看好公司在N型硅料领域全球领先的品质优势、在TOPCon领域的技术优势、和公司推进的自上而下深度一体化产能布局的战略,未来公司的龙头优势将持续加强。

  公司为全球光伏组件龙头,组件累计出货量全球第一,N型组件出货量全球第一。2023年,公司出货量有望达75GW,预计将再次成为全世界年度出货量最多的企业,龙头地位进一步夯实。根据2023年度业绩预告,公司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72.5—79.5亿元,同比增加147%—171%,预计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65.5—72.5亿元,同比增加148%—174%,经营业绩亮眼,未来也将持续增长。指出,公司海外产能布局完善,在海外拥有超过14个工厂,并在全球十余个国家设立了海外销售子公司,实现全球化经营。当前光伏行业产能规模较大,市场之间的竞争加剧,公司将积极拓展高盈利市场的产品营销售卖,进而改善公司纯收入能力,夯实全球巨头地位。

  公司预计2023全年实现归母净利润52.73亿元至58.28亿元,同比增长43.3%至58.4%。产业链价格回落刺激下游需求,同时公司持续发挥全球化品牌、渠道优势,组件业务实现持续增长。华创指出,在N型高效电池产能以及N型拉晶切片产能的双重驱动下,公司产品竞争力以及总实力有望逐渐增强。海外产能方面,企业具有东南亚6.5GW 一体化产能,美国5GW组件产能正在建设中,预计将有力保障公司美国等高盈利市场出货。此外,公司储能产品线不断丰富,并持续开拓海内外市场,预计2023年实现出货2GWh左右。预计2023年底,公司电池、直流电池舱及交直流产品组合产能达12GWh左右,2024年产能有望逐步提升至26GWh左右。

  公司构建单晶硅片、电池组件、工商业分布式解决方案、绿色能源解决方案、氢能装备五大业务板块,形成支撑全球零碳发展的“绿电”+“绿氢”产品和解决方案。在公司引领下,单晶在全球市场占有率快速提升,并完成了对多晶的市场替代,公司已发展成为全世界最大的集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单晶光伏制造企业。德邦指出,公司鄂尔多斯46GW单晶硅棒硅片项目、丽江(三期)年产10GW单晶硅棒项目和越南年产3.35GW单晶电池项目已实现投产,西咸乐叶年产29GW单晶电池项目和泰州乐叶年产4GW单晶电池项目加快爬坡,马来西亚年产6.6GW单晶硅棒、马来西亚年产2.8GW单晶组件等项目稳步推进。公司积极地推进各环节高效产能的建设,为行业持续增长的需求做好长期的准备。

  在发电持续加快速度进行发展的带动下,2023年风电继续迅速增加。行业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风电新增吊装容量为77.1GW,创造历史上最新的记录,相较于2022年上升58%。华金证券分析师张文臣指出,行业高增速、技术高壁垒叠加海外市场空间,继续看好海风细致划分领域的投资机会,关注海风起量及产业链海外订单释放,海上+海外市场有望提升板块估值。

  中电联对2024年全国电力供需形势做出预测,宏观经济及电力消费将保持平稳增长,电力保供压力上升。预计全国新增发电装机将再次突破3亿千瓦,其中,风电新增装机预计约90GW,同比2023年增长超17%。长城证券分析师于夕朦指出,随着2023年风电装机重回正增长,国家和地方层面针对海上风电的利好政策频出,今年以来多个项目均处于顺利推进中,预计2024年海风装机并网将超过11GW,风电未来两年有望保持比较高景气度。

  产业链零部件企业将受益于海风建设提速和海外市场拓展的需求提振,大型化趋势和新技术的应用打开整机和零部件企业未来的发展空间。于夕朦表示,随着需求改善,塔筒管桩产能利用率和单吨盈利同步提升,建议关注海外市场开拓顺利和订单获取能力较强的海力风电、泰胜风能、天顺风能、大金重工、天能重工;风电向深远海迈进将明显提升对行业领先海缆企业高电压等级产品的需求,重点推荐区位优势显著及有望进一步取得突破的企业,如东方电缆、起帆电缆;建议关注海外市场布局长久,产品认可度和市占率高,大客户关系持久稳定的零部件企业,如金盘科技、振江股份、金雷股份、日月股份、中际联合等。

  公司拥有海力海上、海力装备、海恒设备等多个生产基地,并规划在江苏、山东等地新增基地公司,其中“湛江海工重型高端装备制造出口基地”项目总投资32亿元。公司计划于湛江投资15亿元建设海工基地,投产后年产约40套12MW及以上重型单桩、50套8MW及以上导管架、4套8MW及以上升压站、15套漂浮式基础及海洋牧场等。公司积极扩张优质产能,有望受益于海风景气度上行。国元证券指出,预计“十四五”前三年海风并网规模在27GW左右,仍有超30GW并网装机需求未得到释放,有望在2024—2025年迎来大规模建设,行业前景广阔。伴随着各地海风项目的启动,海风行业已迎来边际拐点,公司积极地推进新增项目落地,陆续释放各基地产能,具备较强的成长性。

  公司是国内陆地电缆、海底电缆系统核心供应商,已建成投产位于宁波北仑的未来工厂,开工建设以广东阳江为核心的南部产业基地,项目建成达产后可新增年均总利润4.57亿元。随着海上风电往深远海发展,高电压等级、柔性直流输电技术逐步成为主流。2023年完成了全球首根大长度三芯500kV海缆项目的生产交付,高端产品技术国内全面领先。方正证券指出,公司进一步推进国际化战略,持续突破海外订单。1月,公司发布了重要的公告,拟投资总金额1000万英镑认购英国XLCCLimited公司约8.5%股权,投资总金额 500 万英镑认购英国XlinksFirstLimited公司约2.4%股权,本次注资有望帮助公司进一步打开国外市场,我们看好公司未来发展。

  公司与中外有名的公司建立了长期合作伙伴关系,在风电塔架行业形成了较高的知名度和良好的信誉度。公司近五年归母净利润复合增长率达到12.3%,同时保持较低负债率,偿还债务的能力较强。公司2013年涉足海上风电业务,2022年广州开发区管委会入主积极推动公司在广东及其周边地区海上风电的业务拓展。华泰证券指出,随着海风开发区域逐渐向深远海发展,导管架及桩基受水深增加影响单位用量提升,可某些特定的程度抵消风机大型化摊薄效益影响,公司充分享受行业装机提升带来的高速成长。公司在手订单量充足、多地布局产能,且出海进度领先同行。随着国内及海外海上风电新增装机需求进入高增长期,公司有望率先受益于海风高成长性及出海高盈利性。

  公司是全球领先的电力系统配套提供商,专注于干式变压器系列、储能系列等产品的研发、生产及销售。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6.67亿元,同比增长40.49%,归母净利润5.04亿元,同比增长78.02%;扣非归母净利润4.72亿元,同比增长101.49%。公司海外市场中,北美、欧洲地区占比较高,在全球新能源装机高增长,电网升级改造的大趋势下,预计海外需求将持续向好。中信建投证券指出,公司通过提升数字化制造能力,降本增效降费,原材料价格下行,公司纯收入能力向好。公司主业屡斩国内外大额订单,海外需求持续旺盛,提供公司未来增长动能。作为干变领域头部企业,公司深耕海外市场,将充分受益于国内外需求高景气带来的行业发展。

  根据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发布的《全国核电运作情况(2023年1—12月)》报告,2023年全国运行核电机组累计发电量为4333.71亿千瓦时,比2022年同期上升了3.98%,运行核组累计发电量占全国累计发电量的比例为4.86%;累计上网电量为4067.09亿千瓦时,比2022年同期上升了4.05%。

  从“十五”规划到“十四五”规划,都将发展核电列入规划重点,并且从“适度发展”到“快速推进”,再到“安全稳妥”的措辞变化也体现了我国政策对于核电发展的态度。有行业分析师指出,《“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中提到“到2025年,核电运行装机容量达到7000万千瓦左右”,目前我国在运机组合计装机容量为5504万千瓦,还有在建机组20台,合计装机容量约2028.4万千瓦,相对应市场规模有望到2025年增长到2144亿元以上。

  中国银河证券分析师鲁佩指出,核电设备交付周期较长,按照交付节奏,2022年批复10台机组,有望在2024年迎来设备交付大年,十四五期间核电每年市场空间或达千亿,约825—1350亿元,对应核电装备每年市场空间413—675亿元,则2023-2025年我国核电装备市场空间或达千亿元。建议重视核电设备板块投资机会,核电装备板块建议关注佳电股份、海陆重工、江苏神通、融发核电等;核电乏燃料板块建议着重关注已形成新燃料运输容器批量订单的企业科新机电;受益于我国乏燃料解决能力建设进程的景业智能,此外建议关注兰石重装、中集安瑞科、等。

  公司是国内研发、制造特种余热锅炉的骨干企业,工业余热锅炉国内市场占有率从始至终保持前列,在转炉余热锅炉和有色冶炼余热锅炉等领域也从始至终保持市场领导地位。近年来,随着双碳目标推进、技术不断革新,传统余热锅炉行业需求量日增,升级改造、增量节能环保设备是采用将加大余热锅炉方案的应用。东北证券指出,在核能领域,公司完成了多个项目的国际国内首台制造任务,设备供应堆型包括但不限于二代+堆型、三代堆型、四代堆型以及热核聚变堆等国内外主要核型。公司生产的主要核安全设备包括但不限于堆内构件吊篮筒体、堆内构件吊具、乏燃料冷却器等,目前核电产品订单充足,正在技改扩能,预计将于2024年下半年建成投产。

  公司作为一家专门干能承受压力的容器过程装备的供应商,拥有核2、3级民用核安全机械设备制造许可及核级一类放射性物品及新燃料运输容器制造许可,从事核电制作活动已有十余年,近年核电订单持续增长。当前已实现了新燃料运输容器的批量化生产,市占率较高。随国家核电产业的持续不断的发展,未来核电业务有望逐步放量。指出,公司承担了中广核集团项目的ANT—12A新燃料核电运输容器国产化 ,ANT-12A新燃料核电运输容器的投入使用打破了国外对我国新燃料运输设备的市场垄断,解决了国外对我国同类设备“卡脖子”的难题。公司同时十分重视氢能领域,有序推进多项研发项目。通过募集资金,投资氢能及特材研发中心建设。

  公司预计2023全年实现归母净利润2.50—2.84亿元,同比增长10%—25%;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2.18—2.47亿元,同比增长10%—25%。业绩提升主要是随着核电新建项目持续增加,公司作为核电球阀、蝶阀的主要供应商充分受益,核电阀门交货量增加。此外,公司通过加强预算管理,开展增收节支、降本增效等管理措施,提升了经营效率,促进了经营业绩持续增长。指出,根据核电站建设周期,2024年公司有望交付2021—2023年新建机组订单,公司是国内核电阀门龙头,在蝶阀、球阀领域具备强竞争优势,近十年中标率在90%以上,单台核电机组公司能够拿到订单金额在7000万元左右,预计对应业务有望维持稳健增长。

  公司在核电站、核工业退役、巡检领域也有技术布局。2023年公司在核燃料板块取得较快进展,助力客户实现智能化、数字化生产。公司的第二成长曲线已经逐渐清晰,且随公司在标品业务后续占比逐渐提升,收入的季节性波动也有望得到平滑。公司目前在核工业产业链,以及军工领域均有了多元化的技术布局,2024年开始有望逐渐放量。指出,长久来看,公司受益于核工业产业链景气度上行趋势不改。核工业是国家高科技战略产业,在国家政策的全力支持下,仍处于加快速度进行发展期。公司逐渐布局核工业全产业链,围绕“智能技术”布局技术链。公司持续在新业务领域进行积极布局,业务拓展取得较好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