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提案第0290号
发布时间: 2024-03-22 作者: 乐鱼体育最新登录地址

  绿色建筑是指其在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世界资源(节能、节水、节材、节地)、保护自然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的建筑。其核心内容是节能、节水、节材、节地和环境保护,可概括为四节一环保。推广绿色建筑是功在当代、利在长远的战略工程。我国建筑开发面对的资源问题日渐突出。中国建筑行业仍属于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行业。我国建筑能耗与国外相比高出很多。现在我国每年新建房屋20亿平方米中,99%以上是高能耗建筑;而既有的约430亿平方米建筑中,只有4%采取了提高能源效率措施,单位建筑面积采暖能耗为发达国家新建建筑的3倍以上。根据测算,如果不采取有力措施,到2020年,中国建筑能耗将是现在的3倍以上。随着人口一直增长,能源的承担接受的能力不断下降,我国建筑发展过多占用各种资源将会导致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衰落,因此必须大力提倡绿色生态建筑的发展,做节能、节地、节材、环保的建筑。将绿色生态建筑以可持续发展观融入建筑行业,逐步实现建筑行业向节能化转变,即以最少的资源和环境的消耗来创造最大的人的居住舒适度和生活品质。这是建立可持续发展和节约型社会的重要任务。以大型公共建筑节约电能为例,根据对部分大型公共建筑的节能改造经验,通过加强运行管理,杜绝跑冒滴漏的浪费现象,可节能5%一10%;通过提高水泵风机等输配设备的运行效率及应用变频调速技术,可节能10%~20%;通过改善过渡季节设备正常运行方式、避免冷热不均、增加自动控制系统等措施,还可节能10%~20%。大型公共建筑的综合节能潜力为30%~50%。1、存在片面理解绿色建筑的现象。目前大部分人对绿色建筑基本概念的理解仍停留在建筑节能的阶段,包括一些政府管理部门在内。观念问题不解决,就不能全面制定鼓励促进绿色建筑发展的政策与措施。在绿色建筑的发展过程中,消费者的意向、地产开发机构的决策,甚至技术的产业化发展都与政府的政策导向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政策和制度是当前中国绿色建筑发展在操作层面上,第一步是要解决的问题。2、政府部门激励政策与措施力度不够。未将绿色建筑的管理纳入系统管理体制中。对绿色建筑我们要进行全寿命的分析,全方位看待问题。我们往往在某一点上看是好的,但若考虑,其在总系统中就并不全是绿色环保的。3、缺乏统一协调的管理机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绿色建筑首先也是一种商品,它从生产到消费背后需要多个群体共同支撑,这些群体同时构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作为这一产业链条的不同环节,政府、开发机构、研究机构、设计机构、建设机构、产品供应商、行业协会、消费者、金融机构乃至媒体,都在绿色建筑的发展历史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成为绿色建筑发展的不同推动力量和影响因素。缺乏统一协调管理机制,不仅会形成不良竞争局面,也会产生各种社会资源的浪费。1、编制与实施绿色建筑鼓励与支持目录。绿色建筑是一个系统化的概念,是贯穿规划、设计、施工、管理、使用全过程的概念。政府管理部门不仅要在节能方面有政策与财政方面的支持,还要在节水、节材、节地和环境保护方面有所部署。除鼓励节能外,还要全方位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编制与实施绿色建筑鼓励与支持目录,鼓励绿色建筑四节一环保在各方面、有效开展。2、在政府有关部门管理下,制定有关政策,鼓励、支持多家机构参与推广绿色建筑的发展。我国建筑量大、面广,除每年要增加大量新建筑外,还有几百亿存量建筑需要改造,单靠政府的努力是不够的,应采取激发鼓励措施,充分的发挥各行业与组织的积极性,让行业协会、商会、金融机构、国外组织等加入到推广队伍中来。3、关注农村绿色建筑的发展。虽然我国城镇化以每年大于1%速度在发展,但农村人口数量仍然是巨大的,新增建筑与城镇新增数量相当,是推广绿色建筑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议选取重点技术(如太阳能、风能、污水处理等)、试点区域进行推广。4、加强大型公共建筑的绿色化。建议建立监察执法机制,对大型公共建筑包括从设计、施工、调试到运行管理的全过程中进行监管,如建造前设计的具体方案是不是满足节能标准、设备采购、施工调试是否贯彻设计的具体方案以及建成后运行管理是不是合理。设计的具体方案在施工图完成后要通过详细地模拟计算对建筑本身、能源转换及设备系统、可再次生产的能源这三项与建筑节能紧密关联的内容做评估,通过节能评估后开发商才能获取开工许可证,准予施工建设。另外,对新建和既有的大型公共建筑均给出合理用能配额,政府节能监察部门按时进行检查其能耗情况,结合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入住率、设备状况等实际使用条件下的能耗分项计量数据,判断该建筑运行管理是否节能高效,从而罚劣奖优,比如对超出合理用能配额的能源消耗征收高额费用。